
旧约人物随笔(1)
文/康来昌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该隐和亚伯
该隐是第一个献祭给神的人,也是第一个杀人者。两个第一在同一人身上,似乎矛盾,其实有理可循。亚当夏娃没献祭过,大概也没有教该隐献祭的道理,是他自己想的。
人被赶出伊甸园,所进入的世界到处荒凉、满目疮痍。那时,土地被神咒诅(创3:17),遍地荆棘棘藜,生活工作环境比现在差。(洪水后,因挪亚献祭,神不再咒诅地(创8:21-22)。这美好改善的效果,持续到今日,到主再来)。该隐务农,每天汗流满面(还可能血流满手|——荆棘刺的、泪流满脸),很辛苦。怎么办?
罪人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贿赂神明:你苛刻古怪,我无力抗拒。只有巴结你,给你甜头吃,放我一马吧!除了圣经信仰,全世界所有宗教,对神明都是这态度。他们不信圣经启示,不知耶稣十架的大能大爱,只知巴结假神,为的是让自己舒服点。如孟子尽心下14说的:好好献祭神明,但仍然灾难不断,就换个神拜。这种没有信心的祭,神不会悦纳。
有人说,神不喜悦素祭,喜悦牛羊,这当然是乱说,违反基本信仰和大量经文。将此说学术化就是,神不喜悦农业文明,喜欢畜牧文化。这也是错误,所有文明文化都有堕落成分,也因神的一般恩典,有可取之处。神喜悦亚伯和他的祭物(创4:4),因为亚伯有信心(来11:4);那么,神不喜悦该隐和他的祭物,应当是因为该隐没有信心(来11:6)。也就是前面说的,他不认识、不相信神是慈爱的。他凭感觉、看环境,只觉得神苛刻古怪,他只能存巴结的态度对待神。亚伯就不同了。
亚伯和该隐活在同样的世界里,牧人并不比农夫轻松(创31:40),但亚伯从神的话里(应当是亚当夏娃对孩子传述神创造的奇妙)产生信心(信从听来,罗10:17)。在艰苦的环境中,感谢神的赐予而献祭。
我们天天都在罪恶世界经历痛苦,但更要常常在神的话、在基督里相信祂对我们充满恩典,我们就献上感恩的祭,我们就把自己当活祭献给神。
义人罗得
彼后2:7-8节说,神“搭救了那常为恶人淫行忧伤的义人罗得,因为那义人住在他们中间,看见听见他们不法的事,他的义心就天天伤痛。”
罗得是义人?义在那里?亚伯拉罕似乎也认为他是义人,见创18:25。我们对他印象不好,那又为什么?
亚伯拉罕蒙神呼召,离开家乡到神应许之地。罗得同行(创12:4),这是罗得之义,同样是因信而得的义。
人们诟病他后来与亚伯拉罕分开。但请注意,分开是亚伯拉罕提出的(13:6)。当时除了分开,也无良策,正如保罗巴拿巴分开一样。圣徒的合一是心灵和信仰的合一,我们的身体是分散到普天下的。
他“渐渐挪移帐篷,直到所多玛”(创世记13:12),这不对吧!也没有。所多玛和迦南地都是罪大恶极之处,神把亚伯拉罕带到迦南地,和罗得进所多玛,本质无异。记得,神给我们的,是祂的儿子、祂的圣灵、祂的话,我们藉此重生,成为世上的盐光。我们不是蒙召到迪斯尼乐园去玩的,我们是带着神的生命和使命进入罪恶世界的:“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约17:15,18)神在启18:4要祂的子民从巴比伦出来,也曾要他们从耶路撒冷出来,投降进入巴比伦(耶27章)。
打算把女儿给恶人凌辱不应当(创19:8),但这是不是一种古时普遍的风俗呢?(参士19:24)。和女儿乱伦更是大罪,可是罗得完全不知情,女儿的做法可能也有为家族留后的“德行”。(参创38:26,犹大称赞媳妇“有义”)
罗得是义人,非常符合因信称义的道理。他没有什么好行为称义(没有人有)。他只有芥菜种那样微小的信心,那就蒙神喜悦了。
他的错呢?错在爱世界。他舍不得离开所多玛:“罗得迟延不走”(创19:16)。进入世界和不爱世界都是神的命令。罗得可以住所多玛,但心要在主那里。罗得错在:他缺少充满对神的信望爱在世界积极生活。他心怀二意(雅1:8)。基督徒,诫之。
康来昌牧师 生命季刊微信公共号特约撰稿人。
=================
您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回应或评论。“生命季刊公共微信平台牧师团”将为你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cclife2013g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