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家必定事奉耶和华 (3)
文/李以撒
《生命季刊》第115期
音频为郭光明弟兄朗读:
我的母亲张素娥(1)
读书
我的母亲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西七里卧牛山村。在出生前有二胎已死,我母亲是第三胎,家中第一个孩子,深受祖母的宠爱。家中有田地六十亩,所以母亲从小顽皮,会走路就满村庄跑,到哪家都欢迎,那小嘴很会说话,又聪明,又漂亮,大人孩子都喜爱她。所以,她思想敏捷,主张果断,到老还是如此。
美国差会中华基督教会长会在徐州市建立教会,1940年的牧师叫王恒心牧师,他开拓周边教会,在卧牛山村建立教会。母亲本家一个叔叔张清池,因其妻子在嫁过来之前就已信主,张清池因此也信了耶稣。他将土地卖了,建立教会,并且也建立了一所小学,请来两位传道人,同时两位传道人也是小学老师。老师只是初中毕业,经过培训后,来教小学,带教会,奉献自己,也不结婚,周一到周六教孩子上课,周日上午聚会,下午传福音,平时晚上教老人读圣经,学习认字。
母亲和外婆同时进入教会。母亲入小学直接读二年级。读书的女孩只有两三位,其他都是男生。母亲知道知识可以改变人,读书很用功。学习有圣经课,老师教唱的诗歌是圣经诗篇的诗歌,讲属灵的真理。寒暑假开办圣经班,按卷查经,按主题查经,这都是另有老师来教会讲解。
第二年(1941年)有十二人受洗,外婆在其中。外婆信耶稣受到不信主的婆婆的逼迫,受了很多苦。我母亲的祖母特别宠爱母亲,就没有管束信耶稣的母亲,所以母亲经常跟着老师去传福音,也知道自己要向耶稣祷告。第一次跪下祷告,母亲不知道怎么祷告,就求神给她智慧读书。这样到十四岁五年级的时候,王恒心牧师问话后给她们施洗。
后来母亲初中毕业,外婆希望母亲读高中、上大学,但是家里都给外公败完,根本交不起学费。神关了一扇门,但同时开了一扇窗。美国人创办的南京鼓楼医院附属的南京金陵高级护士学校到徐州培正中学来招收学生,我母亲考试被录取了。
1947年8月正是内战时期。母亲到了鼓楼医院报道,神的恩典真是够用。这所学校第一不要学费,第二不要饭钱,第三不要住宿费,住在就读学校宿舍里。二十个学生一个班,进到里面什么东西都不要自己预备,神就是爱。
到了1948年暑假,母亲想回老家,但是铁路因豫东战役中断,母亲待在南京已无法生活,只能向神祷告,求神开出路。不久收到一个邮件,是两块大洋(银元),当时很值钱。是培正中学的老师孙先生从杭州寄给她的。母亲离开培正后没有与孙先生联络过,但是神知道她的缺乏,这两块大洋使母亲可以度过一个暑假,这是一个活的见证。
母亲在南京的三年,信仰生活非常丰富。在鼓楼医院对面就是黄岗教会,牧师是杨绍唐牧师。母亲和同学就去那里聚会。杨绍堂牧师一周在上海,一周在南京讲道。还有其他有名的牧师也来教堂讲道,如上海怀恩堂戚庆才牧师,传道人修养院院长焦唯真院长,南京灵修学院的贾玉铭牧师。母亲的属灵生命得到了非常丰富的教导。
经历
1950年母亲毕业,原来被分配到南京金陵高级疗养院,那里都是高级军官。母亲和她的最好的朋友吴爱华是基督徒,请鼓楼医院长辈基督徒为她们二人祷告。祷告后,神开路,经一位高一届毕业的在上海工作的同学介绍,申请到上海当护士。没几天上海卫生局寄来录取通知书。母亲将信息告诉鼓楼医院的长辈,长辈说:“神听祷告了。你们到上海工作吧。”
母亲和吴爱华50年8月29日到达上海,9月1日上班,9月5日就发工资,工资每月68元,在当时已是很高了。母亲和吴爱华就这样进了上海华山医院做护士,直到退休。
母亲对待婚姻的态度是单纯,简单。当时教会对婚姻也是非常简单。长者介绍,通过祷告,明白是神的带领或者明白是神的旨意,就登记结婚。由长者陪伴,彼此认可,就是简单婚礼。母亲对我父亲的认识是:第一,知道父亲名字叫李摩西,出身于基督徒家庭;第二,知道父亲立志做传道人,母亲愿意嫁给他;第三,自己向神祷告没有拦阻;第四,写信给外婆,外婆回信(请人代写)同意母亲的决定;第五,当时政府对基督徒开始管制约束,母亲并没有想过以后会受苦。所以很快进入婚姻。虽然是分居,没有物质的要求,单单顺从神的带领,感恩神预备房子,可以安定下来。
紧接着,50年代各项政治运动开始,我哥哥出生,我父亲退学,在家边事奉边带孩子。到了1956年底,政治运动普及到每个人,政府审查每一个人,每人都要写自己的履历和家庭历史。母亲意识到写历史要重复地写,所以她上交的文章都要留底稿,不然会惹更多的麻烦。对基督徒公开的逼迫也越来越严重,母亲知道这是一条十字架道路,她会经历许多难处。所以母亲开始少说话,认真做工作,预备自己,追求属灵的生命,了解每次政治运动的目的,作好准备应对。
1959年医院派医护人员巡回医疗,母亲被派到上海青浦赵巷县农村,每月回家休息四天。母亲4月1日回农村时,神赐给她一次特殊的属灵经历。下车时下着大雨,没带雨伞。母亲在路边的小亭子避雨,等了半个小时到晚上8时,雨还没停。母亲就向神祷告说:天已很晚了,神啊,我必须要走路,求你让雨停,我全然奉献给你。然后就走了出去。刚走几步,雨忽然停了。母亲打着手电走到目的地,都没再下雨。从此母亲明白凡事要祷告,我是神儿女,神必保守。以后每次遇事母亲都先祷告神。
父亲因信仰进劳改农场,母亲写信鼓励,寄食物,夹带小的新约圣经给父亲。1961年春节时特意到福建农场探望。管教部找母亲谈话,要母亲劝父亲放弃信仰可以早日回归社会。母亲回答说:我也相信耶稣,怎么会去劝呢?所以见到父亲后立即返回。尽管母亲不断地寄食物,仍无法解决严重的食品缺乏,以致父亲的身体没能熬过这场饥荒。(待续)
李以撒 中国大陆传道人。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