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loZWBr9z9qicYhPician3u7P1888dqWurXpp3IofrRWvnaUwBudibHhfDdiaz0KKJpG9gGmeESnQIibfONYAsSgZIicg.jpg)
新冠病毒影响下的教会
文/辛立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语音为王昊宇弟兄朗读:
林前10:23-24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无论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处,乃要求别人的益处。
新冠病毒对社会、对教会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并引发人们不同的回应。对基督徒来说,什么是我们相同的认知?如果在相同点上达不到共识,我们就难以克服或容忍彼此之间的不同。当疫情在武汉宣布不久,我们教会就做了及时的回应,也希望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回应。现在,疫情到了邻近的公共场所,我们的力量和安慰是圣经教导、还是人的话?我们相信,只有从圣经的共同真理,我们才能得到智慧。
第一,主耶稣处理疑难的事件
主耶稣在耶路撒冷,正向听众讲解再来时将要发生的事情,“正当那时,有人将彼拉多使加利利人的血从掺杂在他们的祭物中的事告诉耶稣。耶稣说:你们以为这些加利利人比众人更有罪,所以受这害么?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从前西罗亚楼倒塌了,压死了18个人,你们以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么?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路13:1-5)
在“掺血”这件事情上,为什么犹太人不指责彼拉多,却要指责受害者?认为是他们犯了罪,才导致彼拉多这样的处罚?主耶稣的聚焦点,没有停留在彼拉多或受害者,而是对这些告诉祂“掺血事件”的人说:“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并且又举了当事人熟悉的故事:西罗亚楼倒塌,压死了18个人。当时犹太人认为,是因受害者有罪,才导致这样的恶劣事件发生在他们身上。但耶稣将重点转向听众。
主耶稣用了两次警告,否决了犹太人的宗教传统,提出结论:不是因为当事者比别人罪孽深重,才遇到这样的悲剧;也不是当政者残暴,才这样处理问题。这两件事都是在警告众人:“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加利利人用彼拉多掺血的祭物献祭,会被审判、要灭亡。西罗亚楼倒塌被压死,会被审判、要灭亡。看到、听到这些事的人,若不从中得到警戒、悔改,也要灭亡。
面对任何灾难的时候,我们基督徒的共识,就是主耶稣所说:“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在困苦艰难的时候,主耶稣让我们面对自己:检查我们的生命现状,看我们里面还有什么恶行没有,在主面前认罪悔改,跟随主走永生的道路,免得灭亡!
第二,主耶稣处理特殊事件
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门徒问耶稣:拉比,这个人生来瞎眼,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还是他父母呢?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约9:1-3)
几乎任何宗教对突然临到的灾难,都以“此人罪孽深重、祖上没积德、恶有恶报”等原因来解释。遇到生来瞎眼的人,门徒的疑问也是从这个立场出发:是他本人、还是他父母犯罪,导致一个人生来就是瞎子。耶稣的回答不是从这个人、不是从他的父母、甚至不是从一件事情本身出发,而是从神出发:不是这个人犯了罪、得到这样的遭遇;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生了瞎眼的孩子。相反,这位瞎子的光景,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
简单的回答,包括了神的主权、包括了医治的能力;包括了人要在自己不知情由的情况下等待几十年。门徒向耶稣提出“是谁犯罪导致这样的情景”的结论,瞎子已经听了几十年。当他第一次听到,不是他犯罪得到恶报,而是在他的身上、在他瞎眼的悲剧中,可以彰显出神的荣耀;他会是什么样的震撼?“我,几十年来被人定为犯罪得报应的瞎子,怎么可能会彰显神的荣耀?”
这是主耶稣振聋发聩的宣告。
彰显神荣耀的、不是瞎子自己,而是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祂要用大能的手医治生来瞎眼的、瘸腿的、患大麻疯的、甚至埋进坟墓四天的人。主耶稣要让神爱世人、神救世人、神与人同在的事实,借着祂的事奉和荣耀彰显出来。让一切活在苦难、死亡、绝望中的人们有希望,让一切活在律法咒诅之下的人们被救赎。
面对任何灾难时,我们基督徒的共识,就是主耶稣所说:“要显出神的荣耀。”神的荣耀就是通过我们的主耶稣,让我们有永生的盼望。我们的生命和实践,就是在一切苦难中,传扬神的荣耀;让世人听到、看到主耶稣的救赎恩典和能力,把心转向主。
第三,保罗处理哥林多教会争端的立场
在教会的实践中,我们都会因遇到的某件具体事情,产生不同的观点。哥林多教会在“吃祭肉”这件事上也是如此。这里的“祭肉”,是指外邦人祭拜假神时,献上的祭物。
对此,保罗做了具体的区分:
第一,坚决不能吃的。“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我不愿意你们与鬼相交。你们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我们可惹主的愤怒么?我们比他还有能力么?”(林前10:20-22)所以,基督徒坚决不能参加任何异教的祭拜仪式,更不能在这样拜鬼的筵席上,和异教徒一起享用饮食。
第二,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吃或不吃。对市场上所卖献过祭的物,保罗的立场是:凡市上所卖的,你们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倘若有一个不信的人请你,你们若愿意去,凡摆在你们面前的,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所以,如果不是在祭拜鬼神的场合,凡摆在面前的都可以吃。
但是,“要为良心缘故不吃。我说的良心,不是你的,乃是他的。我这自由为什么被别人的良心论断呢?我若谢恩而吃,为什么因我谢恩的物被人毁谤呢?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林前10:23-29节)
哥林多有些人说“事都可行”,保罗进一步解释“但不都有益处”;哥林多有些人说‘凡事都可行’,但保罗进一步强调“但不都造就人”。基督徒生命不在乎吃什么喝什么,而在于:“无论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处,乃要求别人的益处。”(林前10:23-24)
面对任何特殊的情况,我们基督徒的共识,就是保罗所教导的:虽然我们的良心无愧、信心坚定,但要为软弱者着想:不要他们软弱的良心受亏损,也不要使我们无愧的良心被人论断。我们所做的不是以自己的良心为标准,而是以“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在冠状病毒的威胁下,信心坚强和良心无愧,都是为了建造、帮助软弱的人。
第四,主耶稣的教导
面对死亡的态度,主耶稣的教导是:“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么?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宝贵。”(马太10:28-30)
主耶稣在这里所讲的顺序是:面对可以杀身体的,不要怕!什么可以杀身体?这包括疾病、战争、灾难、撒但攻击等。对这些,主耶稣说“不要怕”;而不是说“不会发生”。灾难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从怕“杀身体”到不怕,是面对灭命灾难的第一个回合。
面对新冠状病毒,就有许多人“不怕”。他们或说:让我们照常吃喝玩乐,明天死了就算了。或有3000位球迷在体育场外狂呼,要求继续比赛。或有蹭便宜机票去世界各地旅游。所以,在灭命灾难时的目标,不是在人层面的不怕;而是进入更高层面的怕。什么是更高层面的“怕”?就是“敬畏耶和华”,敬畏祂的审判、尊敬祂的至高权柄。
许多事情的发生可以杀我们的身体;却不能把我们“灭在地狱里”。父神掌管的不仅是杀身体的最终权柄;更是对死后下地狱的审判。对此,我们的态度不是“不怕”,而是“正要怕祂”。这对基督徒来说,至为重要:我们常常不该怕的“怕”,怕得病、怕没钱、怕撒但、怕这怕那,就是不怕神。遇到和生命有关的事情,最早放弃的是神;最后寻找帮助是神。我们先靠自己、先靠朋友、先靠科学、先靠理性;无奈之时,才勉强来到神面,敷衍了事的祷告几句,就想要立竿见影的效果。结果难以突破“该怕谁”的起点。
然而,我们对神的“当怕”,不是主耶稣教导的结论。主耶稣让我们用“当怕”的起点,战胜那些不当“怕”的事情之后,对神的信实更加相信;对神的爱真实经历;使我们更明白神的心意、更爱神。由“当怕的”进入“所以,不要惧怕”的生命中。因为在耶稣基督里,我们明白神的意念是赐福的意念、而不是降灾难的意念。祂眷顾麻雀,眷顾祂的儿女;眷顾祂的被造物。
面对新冠状病毒,我们基督徒的共识是:面对灭命之灾,我们会经历:怕、不怕、当怕、不要惧怕的四个阶段。我们从怕灭命的恐惧中,不仅进入“不怕”的层面,还要进入“怕那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神。然而,停在“怕”中绝不是主的心意和目的;我们要从神眷顾我们的真实中,体会神对我们的爱,经历在主耶稣的恩典中,进入“不要惧怕”的真实生活。
祷告:主啊,当遇到新冠状病毒的威胁时,我们明白在主耶稣里的核心真理,使我们克服一切至暂至轻的苦楚和争执,得享主所赐下的平安。让我们在患难中自我省察,看我们里面还有什么恶行没有,并要认罪悔改。让我们通过苦难,看到主耶稣如何荣耀神。让我们在苦难中,学习体谅弱者的良心,用我们的生命荣耀神。让我们靠着主,从“怕”进入“不怕”,从“不怕”进入“当怕的”;靠着主的恩典和慈爱进入“不要惧怕”的日常生活。求主赐给我们力量!阿们。
辛立 牧师,现在美国牧会。
|